爆竹声中藏着什么秘密?
“爆竹声中一岁除”——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听到这句诗,但你真的领会其中的含义吗?王安石的这首《元日》古诗看似简单,却小编认为‘中国诗词大会》上多次难倒选手。这首诗描写了北宋时期大众欢度新年的场景,但其中”爆竹”、”屠苏”、”曈曈”等词语的诚实含义,恐怕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。
你知道吗?诗中的”爆竹”可不是我们现在放的鞭炮。在古代还没有火药时,大众是把竹子扔进火里燃烧,利用竹节爆裂发出的声响来驱邪避灾。这就是”爆竹”一词的由来,完全是从字面意思出发的。难怪诗词大会上,很多选手都误以为这里的爆竹与竹子无关,实际上这正是古人最原始的”放鞭炮”方式!
屠苏酒与初升的太阳:诗中暗藏的深意
“春风送暖入屠苏”这一句又该怎么领会呢?很多人第一反应会认为”屠苏”是个地名,就像苏州、杭州一样。但其实,”屠苏”是一种用屠苏草浸泡而成的药酒,古人在元旦这天饮用,寓意驱邪避祸、祈求健壮。王安石笔下描绘的,正是春风吹拂中,大众共饮屠苏酒的温馨场景。
再看”千门万户曈曈日”,这里的”曈曈”二字也难倒了不少人。它不是形容热闹的样子,而是专门用来描绘初升太阳温暖光亮的景象。唐代诗人卢纶就曾用”山头曈曈日将出”来形容朝阳初升的美景。王安石用这个词,生动展现了新年第一天朝阳普照大地的美好画面。
古诗背诵容易领会难:我们该怎样读诗?
王安石的这首《元日》古诗只有28个字,却在诗词大会上出了3道考题,每道都难住了不少选手。这不禁让我们反思:背了这么多年的古诗,我们真的读懂了吗?”总把新桃换旧符”中的”桃符”是什么?古人为何要在新年更换它?这些难题都值得深入探究。
读古诗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,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和诚实含义同样重要。就像这首诗中的”爆竹”,知道了它的来历,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古人过年的独特方式。下次当你听到”爆竹声中一岁除”时,是否会想起竹子燃烧爆裂的景象呢?古诗的魅力,不正在于它能带我们穿越时空,感受古人的生活吗?